解碼隴原新鄉村|宜居又宜業S包養app 看鄉村振興的“武威密碼” _中國網

作者:

分類:

requestId:6871400d098ba6.61652307.

新華網蘭州5月包養10日電(宋燕)從靠天吃飯的“窮窩窩”,搬遷到設施齊全的“新家園”;從收入來源單一,到多元增收拓寬致包養網富路……甘肅省武威市結合實際、因地制宜,走出了特色鄉村振興路。

包養

5月8日至9日,“解碼隴原新鄉村”采訪團相繼走進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、古浪縣、涼州區等地的多個鄉村,解開“天馬故里”的鄉村振興“密碼”。

“密碼”一:黨建引領謀振興

一個曾經的貧困落后包養村,如何追趕包養成為了全區美麗鄉村的“標桿村”?涼州區黃羊鎮上莊村的答案是:黨包養網建引領。

“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。”上莊村黨支部書記楊斌介紹,該村充分發揮村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,搶抓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政策機遇,將黨建引領融入鄉村建設全過程。

上莊村黨支部探索“支部+合作包養網社”模式,包養網依托村里的4家合作社組建了上莊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,實行村黨支部成員與專業合作社成員交叉任職,實現“黨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,帶動191戶種養殖戶增收致富。

養殖小區配套自來水管網、耕地配套地表水滴灌系統……在上莊村黨支部的爭取下,基礎設施和惠民設施兩塊“短板”也逐漸補齊,全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,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,為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包養網支撐。

通過黨建引領、錨定發展方向,上莊村現已形成舍飼養殖、日光溫室、特色林果、飼用型甜高粱四大富民主導產業,145戶農戶包養住進了水電暖一應俱全的小康住宅。2022年,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800元。

“發展無止境。”楊斌說,村黨支部將繼續拓寬群眾致富增收門路,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
“密碼”二:“多點開花”育產業

鄉村振興,產業先行。

提到包養產業,富民新村的村民,會給你包養掰著手指頭細細數,牛、羊、串收番茄、草莓、香瓜……

古浪縣干城鄉富民新村位于黃花灘生態移民區。2018年,村民們從自然環境惡劣,靠天吃飯的南部山區,搬遷安置到這里,開啟了新生活,收入也更加多元。

干城鄉黨委副書記、鄉長張小健介紹,為了助農增收,富民新村聚包養網合資金資源,因地制宜盤活發展要素,確定了“8+N”區域特色優勢包養產業,打出了“日光溫室精細果蔬+舍飼牛羊養殖+大田飼草種植”產業發展“組合拳”,走出了特色產業集群化發展路子。

經過近幾年的發展,該村特色產業多點開花,累計建成日光溫室422座、養殖暖棚940座,羊存欄4萬多只、牛存欄2000多頭。現包養代絲路寒旱農業產業園、海升集團智能玻璃溫室相繼落地投產,以串收番茄、草莓、香瓜為主的優質果蔬產銷兩旺。

2022年,富民新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89.88萬元,是2019年的3.86倍;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包養網入達到8685元,是2019年的1.72倍。

在肉包養網羊養殖、肉牛養殖、日光溫室、經濟林四駕“產業馬車”的驅動下,富民新村正奔跑在產業興、百姓富的康莊大道。

“密碼”三:“內包養網外兼修”煥新顏

在天祝包養網縣抓喜秀龍鎮炭窯溝村,曾經生活環境臟亂差的景象已不復存在。取而代之的,是經過風貌提升改造后,煥然包養網一新的村落宅院。

2021年,該村被確包養網定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包養網。“摸清現狀,對癥下藥。”抓喜秀龍鎮黨委副書記、鎮長程科年說,確定為示范點以來,鎮上對包養村莊進行了全面改造提升。

一方面人居和畜牧業養殖分開,另一方面對村莊包養的路包養網面、巷道實施了硬化,包養網改造了土炕、旱廁等,并將供水、污水、弱電等管網“入地”。

如今,漫步在村子里,腳下巷道平坦整潔、眼前屋舍煥然一新。

“面子包養”靚了,“里子”也得強。炭窯溝村綜合運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(所)、道德儲蓄所、巾幗家美積分超市等,縱深推進鄉村治理,提升精神風貌。

而作為天祝縣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移民新村,松山鎮秀杰村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同時,也同樣全力拓展新包養時代文明實包養踐站建設,補足鄉村振興“精神之鈣”。

清晨七點半,該村設立的“秀杰之聲”廣播站就開始廣播,向村民傳遞黨和政府聲音,宣傳法律法規。

“村里還通過‘美麗庭院’‘好婆婆’‘好兒媳’評選活動等,用細微小事育德育人、傳承美德,弘揚良好風尚。”該村黨支部書記包養王正定說。(完)

TC:


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